绿色博物馆:万寿寺古树与名木之槐树篇


槐树可谓是北京的当家树了。在四合院内、坛庙内、道路两侧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。北京有句谚语说:“有老槐,必有老宅”,因为槐树高大而且枝繁叶茂,绿荫如盖,适作庭荫树。开花的时节,香气四溢,槐花既能入药也能食用。

春秋树

万寿寺内一进山门,就能看到有一棵由三个人才能环抱的老槐树,现在为一级古树。当7、8月的酷暑季节进入万寿寺,立刻就能感受到阵阵清凉,去暑气。在明清两代,人们进入寺庙后的这种体验,也有利于静心凝神,自我修行,膜拜礼佛。

网络图片

万寿寺西路的大槐树(图片摄影:王燕)

为什么槐树那么被人们所喜爱呢?因为老话说“门中有槐,富跚三世”或者“门前种槐,升官发财”。早在周代槐树就是吉样、尊贵的象征。《周礼》中“面三槐,三公位焉。”所谓“三槐”,就是朝廷门外种植的三株槐树,象征司徒、司马、司空三公宰辅之位。在古汉语中也有体现,如“槐府”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、槐卿,指三公九卿、“槐宸”指皇帝的宫殿,另外还有“槐蝉”、“槐鼎”等等都有高官、富贵的意思。

另外,槐树代表“升官发财”还因为槐树与科举有关联。古代读书人历来就有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志向,完成志向的唯一途径就是科举考试,考中就可以成为朝廷官员,最高可成为三公。因此常用槐来指代科举考试。另外,“槐”“魁”两字相近,也成为长辈企盼子孙后代能够登科入仕的意象表征。